Search


我對於做家事,有很深刻的體會。「家事」的重點,先是「家」,然後才是「事」,為了維持一個家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我對於做家事,有很深刻的體會。「家事」的重點,先是「家」,然後才是「事」,為了維持一個家,為了自己與家人的幸福、安定去「做」的事,是我對做家事的想法。

我從小要辛苦工作,有時候過了凌晨時間,大家都睡了,我們還沒停止。超時工作確實傷身,但培養出不怕吃苦的精神是一生的祝福。

我帶的孩子,有時候會因為做家事,跟家長起衝突。但是根據兒福聯盟的調查,習慣做家事的孩子,「家庭幸福感」比不做家事的人,高出4倍之多。為了維持家庭的運作,而付出自己的辛勞,更能珍惜自己的家。

每週會做1到2次家事的小朋友,2成3的人覺得家庭氣氛很好、3成4感覺家人之間的互動不錯、一半以上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意,各項數據都遠高於不做家事的孩子3到4倍。

重點不是真的做了多少事,而是陪伴、參與的感覺。

我幫助的家庭,常會有母子一條心,把爸爸推到外星的狀況。媽媽跟孩子的感情太好,好到爸爸被邊緣化,甚至回家像外人一樣,被孩子嫌,被太太念。這時候,邀請爸爸做簡單的家事,一則是身教,二則是增進對家庭的參與,那是家庭穩固的重要基礎。

家務無酬,所以提早體驗服務的態度。如果孩子一邊做家事,又一邊抱怨、計較,那真不是我們想要的態度。一邊大人以身教讓孩子知道,如果大人做家務常碎念,那會讓家庭氣氛差多少;一邊教導孩子調整情緒的方式,讓孩子學習任勞也任怨。

說到這裡,我就不禁想到,我在慈濟的體驗。慈濟可以有小志工,我在靜思書軒演講的時候,小志工也一起參與服務。說實在話,小志工能做的事,大致上就是一般家務事,慈濟提早提供孩子服務社會的機會,那真是提升孩子的自信與能力。慈濟志工的身段,微笑、柔軟,我也一直印象深刻。

台灣已進入服務業社會,服務業社會除了態度與服務之外,還重視團隊合作。做家事,就能讓孩子提早體會責任與合作的精神。有些是個人的事,沒做好只影響到個人,像是整理書包、打掃自己的居住空間。有些是公共的事,沒做好就會影響大家。

然後,可以試著把一樣工作,同時排給兩個孩子做。如果家裡是獨生子、女,就加入爸爸或媽媽。兩個人一起做,就會有協調與合作的問題。通常有人會想偷懶,有人隨隨便便做,有人會想抱怨,這時候,就要讓孩子清楚,我們把工作交給團隊,那這個團隊中的個人,就要學習把「我」提升到「我們」的層次。自己做不好,可能讓兩個人一起再被要求;兩個人都做到了,那就是兩個人一同被稱讚、鼓勵。

做家事,不見得一定只有拖地、洗衣才算。孩子慢慢學會照顧自己,減輕父母的負擔,也算家事。所以,跟比較小的孩子吃飯,可以花上一、兩個小時,孩子會幫忙擺杯盤,自己用筷子、湯匙、叉子…。此外,跟孩子聊天,吃得開心,也需要時間。

吃飯的時候,本來就該細嚼慢嚥,現代人就算到周末,不見得等一下有什麼事要做,也是匆匆忙忙,想趕快解決。吃飯就是生活的重要部分,教導孩子好好吃飯,孩子學習享受美食,對孩子就是種好的生活教育。

孩子年紀雖然還小,但能力足夠之後,他還是會想要這邊碰碰、那邊摸摸。收拾玩具、幫忙擦擦桌子、操作吸塵器、傳遞東西…,小小朋友就能做到,大人在旁邊看著、等著、鼓勵著,生活裡點點滴滴的美好回憶,就是這樣建立起來。

我聽過一個家庭的故事。媽媽本來賺錢多過爸爸,所以在言語氣焰上,對爸爸不是很客氣,家務也主要是爸爸一手操辦,吃飯常外食,孩子們也沒什麼機會參與家務。但是自從媽媽失業,逐漸回歸家庭,爸爸為了經濟缺口,再主動兼一份工。雖然不太能負擔外食,都是在家裡自己煮,但是一個國中、一個高中的孩子,都有能力學習簡單的烹煮。家人更常在一起吃飯,氣氛更好,孩子反而更喜歡經濟困窘後的家庭。

幸福做家事,做幸福的事。做家事是為了整個家,別再為了讓孩子念書,什麼事都不讓孩子做。孩子有能力付出,感覺自己被需要,對家庭有認同感,這比成績多少,還要重要。建議家庭成員訂周末某段時間,作為家務大掃除時間,別只讓媽媽一個人到處忙。大家忙完之後,一起欣賞乾淨整齊的家,然後一起出去玩,那真是幸福加分的事。

做家事,也可以減少孩子沉溺3C的機會。全家一起來,找回慢活的節奏,有些家庭成員之間的談心時間,還有紓壓的方式,其實跟做家事有關。雖快不趕,事情永遠做不完,放棄完美主義,先生也多一點體諒與協助,太太少一點嫌棄。家裡的事,就是大家的事,大家一起做事,革命情感能凝聚,珍惜感恩就不會忘記。

祝福大家!

.

以上文字改編自
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:每天回到你心裡,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

.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現正上市中
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:每天回到你心裡,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

博客來 https://goo.gl/rHgxZV
金石堂 https://goo.gl/R871Aq
誠品 https://goo.gl/iwdvtb
→誠品年曆小卡(尺寸5.5*6.5cm,可放入皮夾或票卡套隨身攜帶)
讀冊 https://goo.gl/vZ1X3i
海外大眾 https://goo.gl/QEXBcX
→親簽版

.

2018博客來國際書展(1/4~4/10)

以下7折
■ 療癒誌:洪仲清與你書寫談心
https://goo.gl/S7n3nG
■ 洪仲清傾聽你三書:認識自己與愛,是一生的功課
(跟自己和好 +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 + 我想傾聽你)
https://goo.gl/UtXiF4
■ 靜下心去愛:在靜定中找到自己,也圓滿身邊的關係
https://goo.gl/hdANCm
■ 我想傾聽你:懂得傾聽,學會不過度涉入,讓我們用更自在的陪伴豐富彼此
https://goo.gl/DaL936
■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:在關係中,面對愛,接受愛,學習愛,放下愛
https://goo.gl/YGXA5N
■ 找一條回家的路:從跟家庭和解出發,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
https://goo.gl/cckQjZ
■ 跟自己和好:為情緒解套,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(2版)
https://goo.gl/7hmTLu

以下79折
■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:每天回到你心裡,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
https://goo.gl/rHgxZV

.

洪仲清線上讀書會社團
https://goo.gl/yjssfM


Tags:

About author
關於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心理治療所所長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。 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、情緒教育、親職教養諮商、人際與家庭溝通、壓力管理、自閉類群障礙症、早期療育發展評估...等。 工作之餘,仍希望透過書寫與直播,和大家分享自己觀察、自省的心得,以及利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,幫助在人生旅途中感到困惑、痛苦、不安的朋友們,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。 「洪仲清臨床心理師」的臉書粉絲專頁,目前追蹤人數已突破37萬。常有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網友在此留言、討論,學習面對情緒,學習覺察自己與原生家庭間的課題,學習在溝通中傾聽、在忙碌的生活中靜心,以及如何寬解苦痛,跟自己和好。 . 邀約請來信:[email protected],恕無法回答邀約以外的問題,如有私人相關問題(心理治療、諮商),建議至專業機構或撥打諮詢專線尋求協助。謝謝~ 衛生福利部24小時免費安心專線0800-788-995 生命線1995 張老師1980 也可直接洽訊各地縣市政府衛生局,譬如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://mental-health.gov.taipei/Default.aspx
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?
View all posts